习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学习贯彻习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将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好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源源不断地自主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努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赋能、储能、提能。
习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学技术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全世界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纷纷把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面对国际形势的不稳定、不确定和技术封锁等,亟需从源头和底层搞清楚基础理论,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
作为科学技术创新的源头和总开关,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石与发动机。必须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上掌握主动权,才不会受制于人,我们国家科技才能真正立得住、站得稳、走得远。国际经验也表明,一个基础研究薄弱、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顶尖人才和团队匮乏的国家,不可能在国家间的长远竞争中获胜。
习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的生力军。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格外的重视高等教育阶段的基础研究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从1978年开始在部分高校试点“少年班”,到近年来陆续实施的“珠峰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强基计划”等,都在探索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距离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的重要结合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主动成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和战略先锋力量,为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难题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
基础研究人才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高校要发挥好培养主力军作用,就要立足自身实际,进行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把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充分的发挥高校科教资源集聚、高层次人才汇聚、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一直在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全方面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基础研究科学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解答好基础研究领域怎样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习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基础研究领域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优、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重点是源源不断地自主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
一要厚植基础研究人才家国情怀。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始终是我们国家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长城。要注重用科学家精神熏陶、感染、教育青年人才,引导其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担当融为一体,激扬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在攀登科技高峰中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理工科高校要以“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为理念,系统开展全面工程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厚培理想信念、在追求真理中激发成长潜力、在工程报国中实现淬炼成长,培养饱含家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勇于创新突破、引领行业进步的优秀人才。
二要优化基础学科结构布局。学科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要加强基础学科专业建设,促进多学科交叉融通,充分的发挥基础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根本性、先导性作用,夯实国家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后盾。理工科大学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大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建设力度,在碳中和、集成电路、储能科学与工程等急需学科上进行布局,为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和国家战略性紧缺人才教育培训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三要健全人才发现选拔机制。发现人才是做好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训的前提。要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机制,多渠道、多阶段、多方式吸引有潜力的优秀学子报考基础学科,投身到基础研究领域中来。要营造优良的成长环境,让有潜质的“好苗子”尽快“冒”出来,畅通人才选拔成长通道,给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快速成长装上“加速器”。理工科大学要将选拔关口前移,不断深化与属地基础教育的合作,努力发现并选拔出真正对基础学科有志趣的英才、天才乃至“奇才、偏才、怪才”,构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精准选拔、贯通培养机制。
四要深化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改革。基础研究具有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的特点,需要长期、稳定、持续的支持。要积极构建基础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从课程设置、导师指导、科研训练等方面一体化设计,着力打造“本科生选拔、研究生培养、青年人才培育”全链条长周期人才培养机制。要深入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用好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培养具有复合知识结构、集成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同时,要加大对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和长周期支持机制,为基础研究人才心无旁骛地潜心钻研解除后顾之忧。对此,理工科大学可通过设立工科实验班、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平台,探索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有效举措和机制。还能够最终靠开展本硕博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实行“3+1+X”培养模式,建设本科生提前进入硕士或博士培养阶段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同时,要善于依托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展的基础研究项目,共同打造基础研究人才教育培训和学术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