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20:42:06 | 作者: M系列
在产品开发的世界里,变更无处不在。无论是未解决市场之间的竞争,还是因为内部需求的调整,变更管理都是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最近,随着众多企业在调整产品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IPD(集成产品研究开发)流程中的变更管理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为大家梳理出IPD中变更管理的来源、分类、角色以及具体流程,帮助产品人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环节。
变更的来源可以划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在企业内部,变更通常与研发需求、架构设计或设计文档相关。例如,当新增供应商进入时,研发在大多数情况下要调整设计文件以适应新材料和新工艺。此外,外部的变更来源也分为两类。首先,来自客户端的变更需求,往往因为市场之间的竞争的压力。例如,某客户因友商的低价政策要求我们降低产品成本,这又引发了我们在产品设计和硬件方面的同步优化。另一种外部变更来源则是来自供应商的要求,他们可能因为自身材料和工艺的变化需要调整我们的产品。
变更的类型最重要的包含图纸变更、标准变更、原材料变更以及生产的全部过程变更。掌握这些变更类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为未来的项目做好充分准备。
为了有效管理产品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变更,我们通常将其分为A、B、C三类。A类变更是最高级别,在这种情况下,新产品的开发流程需要重新立项,成立专门的团队来推动产品进行。此类变更往往涉及到重大技术路线的调整。相较而言,B类变更属于需求变化,它需要的决策相对灵活,可以在现有的系统架构下进行。C类变更则是那些不会对概要设计造成变化的小幅调整,通常只需经过管理层批准即可。
变更管理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各个角色的精准配合。变更经理(CM)负责组织评审,并在变更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控。变更评审委员会(CAB)则是一个临时团队,负责决策某一变更的实施时机和必要性。团队成员通常由产品经理、技术服务主任、市场客户经理等组成。此外,也有变更请求人、方案审核人和实施责任人等角色,共同构建了完善的变更管理体系。
变更流程的设计主要基于两个目的:第一,合理控制高风险操作,防止失控;第二,降低由于变更而对客户业务造成的影响。变更流程通常包括提出变更申请、评审授权、方案准备及变更实施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求准确判断变更方案的风险和影响,确保最终输出的实施方案和总结报告具有有效的指导意义。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变更的不可避免性使得变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以我负责的一款产品为例,虽然由于固件工程师的代码移植失误以及测试不完全的原因,试产环节出现了一些问题,最终导致生产延期,但通过过程控制和变更管理,我们可以有效地防微杜渐。从根本上看,掌握变更管理的要点,能够让我们在产品研究开发的路途上平稳前行,创造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无论是虚拟产品还是物理产品,变更管理慢慢的变成了产品研究开发中的必修课。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能够让更多的产品人对IPD流程中的变更管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2025年国内网站建设公司推荐Top10网站制作公司精选